治疗方法:
术前准备:常规直肠手术术前准备。
手术方法 :Jackknife体位,取骶尾关节左侧2cm处至肛门缘6时的位置,做一斜行切口,切开皮肤、皮下一次暴露出直肠后壁,肛指指示狭窄直肠节段,纵行切开直肠后壁,切取疤痕组织,快速病理排除直肠肿瘤是否存在,保留直肠外膜纵向或横向彻底切除疤痕侵及的直肠各层或全层,认真止血后;
横行间断逐层缝合直肠前后壁肌肉和各层组织,测直肠可通过2指距离,在直肠外放置负压引流1根,依次关闭切口;在肛门内放置卷入碘仿纱布的通气管。
术后处理 :禁食3天,补液,全身应用抗生素1周;保持肛门部敷料干燥。
直肠狭窄分型 :直肠狭窄可分为先天性狭窄和后天性狭窄二种,先天性狭窄本文不做讨论,后天性狭窄可分为:(1)环状狭窄:病变直肠呈环状狭窄,其病变在直肠上下累及范围往往不超过2.5cm,发病原因多为直肠切除术后吻合口疤痕;
(2)管状狭窄:病变沿肛管直肠纵轴发生,其病变在直肠上下累及范围往往超过2.5cm,发病原因多为炎症迁延所致;(3)线状狭窄:病变直肠呈现间歇性、部分狭窄,发病多见于外伤,痔疮手术后和肠腔外肿瘤压迫等为主的三种主要原因。
直肠狭窄诊断方法:在诊断上必须了解有无直肠狭窄,然后应明确狭窄的性质、范围和程度,如果是直肠癌术后出现的狭窄,必须做组织学病理检查已排除肿瘤的存在。直肠狭窄的检查诊断方式包括直肠镜、乙状结肠镜或纤维结肠镜检查;
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则可帮助了解直肠狭窄的病变范围和程度;某些特殊类型感染如肠结核、肠阿米巴痢疾、肠血吸虫病等常需行细菌学检查、涂片和组织活检等检查方可确诊;直肠肛门B超检查、盆腔CT检查可作为诊断上重要参考项目。
非手术治疗:对直肠狭窄中病程短、初治、病变程度轻或病变范围较小的病例可采用口服药物润肠通便后,再采用手指、气囊或金属扩肛器反复扩肛,一部分病例可缓解狭窄,但这种扩肛方法仅适用于一些直肠较低位置的狭窄,且用金属扩张器扩张狭窄肠段易造成直肠肠壁损伤,甚至导致出血、穿孔等并发症,这种扩肛方法要术后长期随访,定期扩肛;反之术后极易复发狭窄。
手术治疗:采用手术治疗直肠狭窄方法繁多主要方法有:经狭窄环挂线法、经肛门狭窄纵切横缝法、肛门Y-V成形术、乙型切开转移肛门成形术、直肠狭窄松解术、经腹直肠狭窄切除术。采用的经骶侧路手术治疗方法(Mason法),在充分暴露直肠狭窄的肠段后,直视下切除全部疤痕;
又防止了手术后狭窄的复发,从肿瘤学的角度分析由于术中采用快速病理检查一方面排除了肿瘤所致的狭窄,同时由于彻底切除了直肠炎性瘢痕刺激,就降低了肿瘤的发生隐患;这种手术方法由于手术操作简单,治疗彻底,术后全身一般状况恢复快。